精神压力影响牙周病的机制至今尚未阐明,但大多数学者认为各种社会、心理因素以应激为中介,通过神经—内分泌—免疫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、相互影响,导致免疫系统功能低下和内分泌激素失衡,诱发疾病。
下丘脑—垂体—肾上腺轴在其中起着关键作用
研究结果显示,牙周病的人群经历负性生活事件的人数明显增多。其中最多的是下岗,其次是亲友的死亡。这些负性生活事件是一种急性应激反应,对疾病的发病起着“扳机”的作用。
它将心理信息转变为生理反应和免疫改变,引起唾液质量的变化,激素、细胞因子、神经肽的释放,最终使机体的防御能力下降,增加了机体对致病菌的易感性,引发并加重了牙周病。
社会精神因素引起应激。应激不仅可以通过生理变化,也可以通过不良口腔卫生行为影响口腔疾病。研究表明,精神紧张的人比正常人更少从事体育锻炼,更易吸烟、酗酒,更少注意自我口腔卫生保健。如考试应激会使学生忽视口腔卫生,增加菌斑的堆积,是精神压力影响牙周病的重要行为因素。
研究还发现,牙周健康组的受教育程度和未婚比例均比较高,提示较高的受教育程度和未婚可能与牙周病发病几率呈负相关。这类人群生活负担较轻,经济压力相对较小,可及时就诊发现和控制病情。受教育程度较高者,其口腔保健意识更强,故而罹患牙周病的危险度下降。
牙周病患者表现出明显的心理压力,躯体化、强迫症状、人际关系敏感、抑郁、焦虑、敌对等心理因素是精神压力的一种情绪反应,心理学上称为情感性精神障碍,它可能是与牙周病关系最密切的因素。对57名糖尿病患者调查发现,易怒情绪与牙槽骨吸收水平呈明显负相关。对4万名男性调查发现,愤怒指数高的比愤怒指数低者发展为牙周病的几率高出72%。
顽固性牙周病患者表现出对牙科治疗的不愉快感、痛感以及消极依赖、自我相对脆弱的人格特征。精神压力常常影响患者的正常工作、生活,反过来又加深心理负面影响,产生强而持久的心理应激,超过机体的适应能力而致病。故精神压力大的牙周病患者处于一个进行性的恶性循环之中。
因此,我们要加强宣教,提高卫生保健意识,疏导患者的心理压力。减少牙周病对人类牙齿健康的危害,需要医患共同努力。
我有疑问